首页 >> 硅铁

探路德国太阳能产业 中国投资商日渐成熟数码影像

时间:2022/11/18 17:01:31 编辑:

探路德国太阳能产业 中国投资商日渐成熟 带着钱和热情的中国投资者来到德国后,因为不熟悉当地的投资环境,他们举步维艰,也失败过。然而,投资德国一直是中国企业的前瞻性选择,因为德国被认为是不可忽视的发达国家。40多年后,中国企业变得越来越聪明,他们已经学会在投资前做更多功课,以便在德国扎根成长。最近,11公顷的光伏屋顶太阳能在德国安装,此项目成为欧洲最大的自主消耗太阳能电站。该电站已于7月底并网,每年可减少5171吨二氧化碳排放。德国政府投资了很多大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项目,走在德国乡间,到处可见白色的发电风车,民宅屋顶上也可经常看到太阳能电池板。德国小镇弗赖堡被誉为德国太阳能之都,在那里坐落着许多太阳能屋,其最独特之处是这些屋子能随着太阳缓慢自转,上演早晨从东边进入家门,下午从西边出门的‘神话’。CSI阿特斯公司董事长瞿晓铧在电话中对《中国贸易报》记者做出了这样的描述。德国,这个被视为欧洲最具竞争力的发达国家,正以一种神秘的姿态吸引着中国投资者。最大的太阳能市场2000年,德国出台了全球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可再生能源法》,首次确立了税收优惠减免方案。2004年,德国政府又加大了对太阳能发电的补贴力度。随后,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太阳能行业迎来规模和效益井喷式发展的10年。全球太阳能制造行业权威期刊《Photon》的数据显示,全球光伏市场在过去10年保持着40%至60%的增长速度,太阳能电池产业规模扩大了35倍。欧洲光伏产业协会在一份行业报告中指出,早在2009年,德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市场,其太阳能模块的装机容量已经超过3GW,在全球市场所占份额超过52%。与此同时,德国政府制定了新的经济增长战略,计划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其指导方针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环保政策要名副其实;制定各行业能源有效利用战略;扩大可再生能源使用范围;可持续利用生物质能;推出刺激汽车业改革创新措施及实行环保教育、资格认证等方面的措施。通过实施上述政策,德国工业每年将可节省约1000亿欧元。在欧洲中国总商会秘书长闫宗伟看来,德国新能源战略的高明之处在于,超越了国家产业竞争层面,致力于搭建一个开放的全球产业平台。另外,德国实施长期稳定的政策支持,由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中国大型太阳能企业在不同程度上都是德国市场的掘金者。据瞿晓铧介绍,2004年,德国太阳能市场还是一个很初级的市场,政策和供应商都是新的,而阿特斯有幸成为最早进入德国市场的公司之一。瞿晓铧回忆说:2004年,我们到德国时,因为市场刚开放,企业不需要认证,而且谁都不知道用什么认证。但2005年,德国太阳能市场就逐渐规范了,阿特斯成为最早取得海外认证的公司之一。去年,阿特斯的产品有30%至40%销往德国。到2009年,中国光伏业的大部分产品流入德国。数据显示,中国第二大太阳能生产企业英利集团,其生产的几乎所有太阳能模块都用于出口,其中60%销往德国。重点考量补贴政策据德国联邦外贸与投资署公关部高级经理曹奕调查,在德国投资的第一批中国企业以国企和实力雄厚的民营企业为主。在早期,他们很少能拿到德国政府的投资补贴。究其缘由,是他们竟然不知晓德国政府关于境外投资补贴的相关事宜。慕尼黑工业集团对中国企业在德国投资的整体投资、政治背景、专利保护等因素进行了分析,称中国企业为大玩家。近年来,中国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正成为投资德国的主力。与早期来德国投资的中国企业多为国有企业或大型企业不同,这些中小企业在投资前会做更多功课,并积极向政府相关投资部门咨询。曹奕说。瞿晓铧坦言:在德国,企业和私人安装太阳能设备都能得到政府的补贴。虽然CSI阿特斯公司并未获得德国的补贴,但听说许多中国投资商都拿到了补贴。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来到德国,针对投资所做的准备也越来越多。其中,补贴政策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中国投资者越来越聪明。但曹奕提醒,如果申请企业符合政策并且能够规范经营,德国的投资补贴最高会达到投资额的50%。然而,投资补贴必须事先申请。如果已经投资再去申请,就超出了申请期限,无法获得补贴。另外,50%的投资额补贴政策到今年年底即将结束,2014年新的投资补贴政策将在德国大选后出台。既然如此,就应该让投资者确切地知道可以获得多少以及多长时间的国家资助。欧洲中国总商会副秘书长赖炫均表示,欧洲投资银行也对绿色经济领域的一系列项目给予支持。欧洲投资银行将在未来3年内发放高达600亿欧元的贷款。由于欧洲投资银行通常为一个项目提供三分之一的资金,因此,项目投资总额可达到1800亿欧元。赖炫均认为,对到德国投资的中国企业家来说,他们需要的是法规政策上的稳定和透明。德国还应制定法律框架,以确保实施财政奖励政策,为绿色经济的建设创造更多投资机会。看好投资绿色高科技据德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公布的市场调查预计,到2020年,德国可再生能源领域年投资将超过280亿欧元。届时,德国在这一领域总投资将达2350亿欧元。德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此大规模的投资将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就业机会,德国在全球新能源领域的市场地位和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据悉,上述大部分投资都将被用来实现德国最大的蓝图:将工程技术与环保理念手动磨床结合起来,使德国工业重新焕发生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宣称:德国一旦抢占了绿色科技市场的先机,就能持续握有出口优势,并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最近,《德国之声》援引贝塔斯曼的调研报告称,中国过去3年加强了在德投资,总体上促进了德国经济增长。报告称,2003年,中国在德投资额仅为2500万美元,2012年再升至6.26亿美元,预计2020年可达到20亿美元。德国政府一向看好中国长三角经济区聚集着的众多中小企业,认为中小企业和私人企业将是未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力。据了解,德国对中资最具吸引力的领域是高新技术。慕尼黑工业集团的研究也表明,机械、电子和可再生能源是中国投资的重点行业。德国商会会长、西门子公司中国区总裁郝睿强表示,技术和创新占中德经济合作的首要位置。德国10年前在绿色经济技术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那时和中国企业合作较少。近年来,德国对中国绿色技术输出越来越频繁。德国有诸多企业掌握相当成熟的绿色高科技,中国企业到德国投资并购,很容易摘取胜利果实。延伸阅读汉堡:绿色经济的新样本作为北海地区最东部的港口城市,德国汉堡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门户优势。汉堡连接了北海和波罗的海,无论是从地理位置上还是从历史渊源上来看,汉堡都是世界其他地区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门户。公开数据显示,汉堡已经成为全欧洲拥有中资机构最多的城市。同时,大约50%的中资企业都把汉堡作为投资德国、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户。与此同时,德国汉堡市正在为世界提供一个绿色革命的新样本:在保持经济高速成长的同时,实现更严格的环保要求。据欧洲中国总商会副秘书长赖炫均介绍,汉堡是一个高度工业化的港口城市,但它走出了传统工业化途径的困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汉堡20%的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特别是风能的应用,领先于全欧洲。汉堡的参议员称,汉堡要证明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确切地说,它可以提供多种机会,汉堡将长期保持环境和气候保护的潜力。在汉堡,环保产业早在数年前已成为第一支柱产业。汉堡正在建设中的港口新城(HafenCity),是目前欧洲最大的城市改造项目,这个10年前衰败的老城区,现已变成未来城市。汉堡也是德国乃至欧洲的新能源重镇。当地拥有超过600家新能源企业,涉及光伏板制造、风力发电厂设计和生物质能开发等多个领域。与其他地区一样,汉堡十分重视致力于科研与创新的中小企业。近年来,一些中国新能源企业也从汉堡起步,探路德国。2013年,总部位于山东的中国民营企业力诺集团将其欧洲办公室迁至汉堡。力诺是中国首家光伏组件生产商,并率先通过了德国质量检验认证,其光伏产品较欧洲市场平均价格低约30%。在中欧光伏纷争的背景下,力诺集团依旧看重欧洲市场,预计2013年在德国销售额将达到4000万欧元。据汉堡经济促进局中国部主任韩大海透露,力诺并不是首家落户汉堡的中国新能源企业。在入驻汉堡市的440家中资及华商企业中,不乏来自中国的新能源企业。这些企业欧洲办公室的规模一般都不大,但他们积极与欧洲当地新能源企业合作,并与德国本土高校和科研机构协商,依托德国科研优势,寻求共赢。韩大海表示,对于中国投资者,汉堡经济促进局会在办公地点选址、招募新员工等方面提供支持。但他坦言:力诺入驻汉堡,对解决当地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上的推动力相对有限,但我们仍相信中国投资者在欧洲市场的潜力。记者手记本土化难题尽管中国在德国的投资激增,但不可忽略的是,在光鲜的投资数字背后,本土化难题日渐凸显。人们一定还记得:在2002年,TCL[微博]集团(2.26,-0.05,-2.16%)收购德国施奈德电子公司。从战略上讲,TCL的兼并之举是正确的,但直线轴承在具体操作上操之过急。对TCL而言,最有价值的是施耐德公司的品牌。但由于中国的电视机受欧盟反倾销措施的限制,TCL很难充分利用这个品牌。显然,施耐德公司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都要靠TCL输血才能维持下去。最终,TCL因不了解德国的法律,加之管理和市场战略失误,不得不关闭工厂,兵败麦城。目前,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做越来越多的投资功课,但欧洲中国总商会秘书长闫宗伟依然建议,无论中国企业通过哪种形式投资德国,首先要考虑海外市场和本土市场在各方面的差异,不能忽视律师、税务师等专业团队的重要性,要搜集足够多的信息,寻找一些合适的联系人去认识和了解细分市场的各个方面。其次,再考虑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出口是否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最有效途径;企业是否有雄厚的资本、专业知识、优秀的员工和生产能力,来有效实现海外发展战略;产品在欧洲是否有良好的市场前景等。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本土化问题。欧洲中国总商会副秘书长赖炫均认为,中国企业来到德国,其思维还是中国模式,但德国人和中国人的思维不一样,他们处理同一件事情的方式也不一样,而公司有德籍员工,其管理模式也不一样,卷材所以应该从多方面来理解本土化这个概念。总之,中国企业这几年在欧洲的投资越来越多,要走得好、走得稳,不但要有经济实力,还要了解德国的法律和投资环境。一位民营企业的老板也深有感触地说: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和德国企业打交道。我们发现不仅与对方在法律、语言、金融、税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且深深受到对方严谨的管理方式和经营哲学的影响,这些也与我们不同。我们深知中国和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经贸合作可以大有可为,但同时又不知如何下手。这仅仅只是投资与融合的开始。投资与融合,并不是不可能调整好,还需要时间和耐心,解决本土化难题还有待时日。本系列报道下期预告:曲曲折折华为是如何开拓德国市场的?10多年前,华为进入欧洲。当时,华为在欧多路阀洲默默无闻,欧洲人对华为产品不屑一顾。他们觉得没有必要花时间与一家中国公司谈电信产品,这对他们来说是浪费时间。另外,华为的军方背景也受到欧洲许多国家的质疑,澳大利亚为此而禁止华为投标。2007年,华为将其欧洲中心从英国转移到了德国。那么,华为为什么选择投资德国?华为又如何成为在德最大的中资企业?离婚财产律师介绍
离婚事务所
房产继承咨询
北京推荐离婚律师电话
相关资讯